Search

[引起討論的自律影片]

某天晚上,點開了臉書推薦的不自律的影片,躺在床上一邊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引起討論的自律影片]

某天晚上,點開了臉書推薦的不自律的影片,躺在床上一邊看一邊愉悅的發笑,很真實的影片啊!

賴床,衣服在家亂穿,早餐可以說是簡單就好,若要說亂煮亂吃也行,轉傳給朋友看,她說:看起來像在婊某極簡生活網紅。

果然,在片尾說明是看了極度自律的影片,覺得太做作,所以才拍一部極度不自律的影片,後來有幾部不自律的影片由其他人跟風產出,但為了不自律而不自律和嘲諷而拍,就沒什麼看頭了。

每天掙扎的起床,生活也不是為了演給誰看,偶爾埋怨,吃著快樂食物,懷著愧疚的心情做運動,祈求不要胖的太快,因為真實,所以平易近人。

看了自律的影片,為什麼會反感?為什麼覺得做作?

或許,她真的是在拍攝現在的生活,出自於善意且真心喜歡而分享,我們確實不能只去翻舊帳說,她以前如何如何就稱其做假,過去種種並不能代表她現在就不能改變吶!

那麼,反感、做作的感受又是從何而來?

在國語辭典中,對於「自律」的定義是:
「人能服從內在自我的規律,約束管理自己。」

衝突的原因是來自於拍攝者所表達的「內在自我」踩到了閱聽者深層意識中的「內在自我」,再加上主角約束管理自己的方式,莫名的使人感覺到有很多「應該」的壓力(裡面說一定要怎麼做,甚至講出畢生只喝過一次奶茶),而有被限制(像被指責喝奶茶就是不對)的不舒服感。

要思考的是「自律」的目的是為了什麼?若人能服從內在自我的規律,並約束管理自己,可以得到什麼好處?

如果進行過這一層的思考、整理、釐清和規劃後,再進入執行,影片就會變得親近人許多,當理解為什麼這麼做之後,我其實是願意先吃一點苦、受點約束,以求得到後面的好處。

爭執自律或不自律,其實是假議題。因為不自律要呈現的是「真實」,而自律是一種「手段」,希望透過自律的手段,使內在自我的衝突、掙扎與糾結減至最低,並約束浪費心神、體力及無意義的行動,藉以更有機會達成一些理想或目標而已,二者顯然不可以比較。

因此,了解「內在自我」的需求是什麼?必須走在「自律」之前,否則就跟當兵沒什麼兩樣了。一個口令,一個動作,硬性要求記律和服從,卻很少告訴人們為什麼?乃至於背誦一些莫名其妙的口號,例如:合理的要求是訓練,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。

自律,絕對不可能只是為了服從和被約束;自律的身後,必定有一些深遂的利益和希求。過度的自律,也極可能演變成失控的焦慮,過度的不自律,也時常變成無意識的慣性,而多數人,其實都是在自律和鬆散隨性之間徘徊。

若是壓力與張力過大就容易斷裂或受傷,所以健康的自律會是有彈性的,與其要求自律,不如令自己鬆緊合宜,鬆以遠離焦慮,緊以保有覺知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希望你會喜歡深層按摩,沒有一絲負擔、一絲壓力,每一手法簡潔且帶有柔和力量。 足以令人沉思半晌,像是與身體來一場心靈對話,感覺到輕風吹拂或是耳畔有小鳥輕聲啼鳴。
View all posts